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资讯联播  >  聚焦

守护的是电力 肩扛的是责任——四川省水电集团迎峰度夏保供电侧记

2025年08月21日 18:42: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刘泽林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今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高温天气次数也多了起来。当供电量一次次攀上峰值,电网负荷一次次刷新纪录,一群身着长袖的电力人,在那滚烫的铁塔上攀爬,在那凹凸的田埂间穿行,在那陡峭的山崖旁清障,用汗水守护那条看不见的电力“生命线”。清凉的背后,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这些场景,虽不足以概括全貌,却是这个夏天,电力人的真实画像。

侧记一:田埂上的“搬运工”

搬运现场

8月13日的绵阳市三台县乐安镇,即便在清晨也让人感到潮湿闷热。

一台已运行多年的变压器,在今夏持续的极限考验下突发故障。“快!老百姓等不起!”四川省水电集团永安电力公司潼川供电所所长带着党员突击队火速赶到。

因为田埂狭窄,只能通过人力运输电力设施。“上肩膀!抬!”一声令下,重达400公斤的变压器压在了一群电力汉子的肩头。

“嘿呦!嘿呦!”

整齐的号子声在滚烫的空气中回响,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工装上迅速浸出一大片深蓝色的汗渍。手臂和小腿上,更是被设备边缘勒出一条条明显的红印。

数小时后,村里的空调又重新送出冷风,一位老人端来一盆用井水浸泡的黄瓜:“娃娃们,擦把脸,吃一口,凉快下……”汉子们黑红的脸庞上虽然挂着汗水,但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被这最质朴的关怀化解了。

侧记二:丛林里的“清道夫”

林间清障现场

夏季,狂风雷暴天气增多,竹木树障就成为电网安全最隐秘的“杀手”。

在四川省水电集团大竹电力公司北城供电所辖区的杂木林里,罗耀宣和同事们正在打一场“通道保卫战”。

炎热的户外,还要身着厚重的工作服和佩戴安全装备,使人仿佛置身“蒸笼”中,汗水止不住地流,一遍又一遍把工装打湿。杂草灌木间的蚊虫嗡嗡作响,树枝上的毛刺还会扎破手套划伤皮肤,但他们别无选择,再难也要坚持。

从晨光微熹到日头正烈,1.2公里通道、37棵超高树、120多处危险枝丫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位路过的大爷摇着蒲扇,看着他们近乎“绣花”般的操作,感叹道:“你们把这棵树收拾得太‘服帖’了。”

侧记三:风雨中的“逆行者”

欧其尔伍与妻子的聊天记录

夏季的雷暴雨总喜欢在深夜搞“突袭”。

7月22日凌晨两点,一道闪电劈下,美姑县牛牛坝镇政府专变台区的高压计量箱被击毁,火光骤起。

四川省水电集团美姑电力公司彝族小伙欧其尔伍和抢险队的其他队员迅速赶到现场,设立警戒区域、切断电源、检查接地……每一步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欧其尔伍踩在没过脚踝的积水中,身上的雨衣在暴雨中早已形同虚设。这时,手机屏幕亮了,是妻子的消息:“娃踢我了。”短短四个字,让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猛地撞了一下。

休息间隙,他腾出一只湿漉漉的手,笨拙地打字:“雨不大,你先睡吧,我这里完了就回去。”

屏幕微弱的光,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他知道,守护好这片黑暗中的灯火,才能让千万个像他一样的小家,睡得更加安稳。

侧记四:泥浆中的“护渠人”

于金言在渠道抢修现场指挥作业

7月,连续强降雨引发四川省水电集团合江电力公司竹板滩电站周边山体滑坡,多条渠道严重受损。

副站长于金言的心被揪紧了,渠道是电站的“生命线”,一刻也耽搁不起。勘察现场后,他发现传统的全线人工清淤方式效率太低。“必须改!”他果断决策,凭借多年与水打交道的经验,迅速制定出“分段围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科学抢修方案。

他跳进齐膝深的泥浆中,指挥挖掘机精准作业,将受损渠道分成若干段,逐段排水、逐段清淤、逐段加固。哪里土质松软需要格外谨慎,哪段可以大胆让机械进场,他都了然于胸。困了,就在工程车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和大家一起蹲在工地上匆匆扒几口饭。

最终,这套科学方法将工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为提前恢复发电抢回了宝贵的时间。“不能光靠蛮干,关键时刻更要讲究科学方法。”于金言在施工现场这样叮嘱队员们。

尾记

“工作哪有轻松的。但我们的辛苦不一样。这汗珠子掉地上,听不见响,但能换来‘响’——那是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是晚上村头亮堂堂的灯,是家里冰箱、空调可劲儿用的底气。这么一想,干劲儿就又上来了。”四川省水电集团合江电力公司佛荫供电所职工李永鉴一边擦汗一边说。

这些侧记,不是为了诉说辛苦,而是为了记录这份辛苦背后的专业与温情。他们用肩膀扛起的,用双脚丈量的,用责任守护的,是电缆、铁塔和变压器,更是千家万户的烟火气,是一个清凉、明亮的夏天。

脚下是山路,肩上是民生。他们是这个夏天,守护电网安全的坚实脊梁!

(四川省水电集团供稿)

编辑:刘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