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资讯联播  >  聚焦

四川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矩阵,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8月21日 12:28:58 来源:麻辣社区

近日记者获悉,自2024年8月21日新的四川省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正式发布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引导基金坚持“一边搭架子、一边投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也作出“重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决策部署,旨在强化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功能作用。引导国资国企基金和市场化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基金集群初具规模,精准覆盖重点产业,截至目前,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共设立26支,母子基金集群协议规模已超过600亿元,协议募资近400亿元,构建起跨越三次产业、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的基金雁阵格局。组建先进制造、成果转化、资源能源、乡村振兴、文旅商贸5支综合基金,新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5支子基金;转承区域协同、绿色低碳等2支存量基金及4支存量子基金,共同构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基金体系。

投资成效显著,积极服务全省发展战略,在项目投资方面,自去年“8·21”以来,新的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共投资56个项目,投资金额达68.79亿元,为四川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从重点产业看,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中涉及10条,投资51个项目共51.47亿元,涵盖高端能源装备、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新型显示、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10个重点产业。从投资区域看,覆盖成都、德阳、绵阳、宜宾、泸州、资阳、凉山、甘孜等15个市(州),其中成都以外市(州)项目数量超过一半。

创新生态活力涌现,多元合作赋能企业,创新生态建设也取得进展,形成了“基金+中央企业”“基金+外省国企”“基金+产业平台”“基金+专业机构”等创新合作模式。东方电气、中核集团等中央企业,华泰证券、福创投等外省国企,国泰创投等自持产业园区企业,中金资本、中信建投资本、光大金控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参与,为被投企业导入优质资源,推动协同发展。

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耐心资本”护航创新,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聚焦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相关方案和办法,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与实施细则,完善“1+N”制度体系。母基金对综合基金的出资比例、省内财政及国资(国企)对基金的出资比例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放宽返投要求,分类设定基金投资损失容忍度、企业(项目)亏损率指标,展示出四川投入的决心。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综合基金存续期最长达12年,子基金最长达10年,体现出做“耐心资本”的诚意。“N”包含让利办法、重点事项管理清单等多项细则。

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强化成果转化,四川成果转化基金持续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四川作为科教大省,拥有深厚的教育、科研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拥有如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和一大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资源构成了四川推动本土创新的重要基石。通过鼓励高校通过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方式,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引入了优秀的声学解决方案提供商瑞利声学旗下电竞子品牌OXS品牌,助力成都打造电竞之城。推动零重力飞机,将西南总部及生产基地落户四川,在增强四川新能源航空器制造领域实力的同时,助力其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落地。通过引导基茵达将部分生产研发主体设立至成都国际生物城落地,补足其西南区域的产业布局。

这一年来,在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重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决策部署的指引下,引导基金的发展不仅在于数字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逻辑之变——以制度创新为杠杆,以耐心资本为活水,静待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编辑: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