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资讯联播  >  政企

日处理3000多方气田水 “陈住气”和班组的“斗水”路

2025年08月04日 15:23: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邓柯

凌晨2点半,漆黑雨夜,豆大的雨点打落在抢险车前挡上,“嗒嗒”作响。“终于到了。”车灯照亮了潼南101井值守点的铁门,陈有源长出了一口气,忍着双腿传来的阵阵隐痛,缓缓走下车。“汪汪!一岁多的流浪狗“富贵”冒雨奔跑到门外,见是熟人,又赶紧摇着尾巴消失在黑夜中。

“叮铃铃……”凌晨3点半,满身疲惫的他刚躺下,一阵急促的铃声把他惊醒。“陈班,潼南几个注水站都遭遇大面积停电,情况紧急。”“好的,我马上处理。”陈有源迷迷糊糊中摸索着起床,开始进行电话调度。处理好一切,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他返回寝室抓紧补觉,几小时后又要去转注水片区十几个井站进行巡井了。

与水争、与水斗、与水同行,3年多来,龙王庙总站中心井站转注水生产运行班班长陈有源带着7名组员,在大山里的18口转注水站中往返奔波,日处理气田水量从几百千余方飞速增长到了近4000方。他们在“斗水”路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诠释了每一方气的弥足珍贵。

拄着双拐去“战斗”

7月8日,见到陈有源时,他刚经历了前一晚的雨中鏖战,黑黑的脸庞略显疲惫,头发因雨水搅得颇为零乱。“现在每一口转注水井都是满负荷运转,任何一口井出现问题,都会对上游气井生产造成影响。”陈有源说,前一天磨147转水井泵坏了,备用泵恰好又在检修,压力起不来。他赶紧前往现场守着维修和协调,等结束赶回潼南101井值守点时,已是凌晨两点半。

没想到当晚潼南普降暴雨大面积停电,5口井受到了影响,情况十分紧急。“别慌,沉住气。”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稳住心神并协调处理,终于在天亮前搞定了一切。

“这点困难难不倒陈哥,前段时间他拄着双拐去站上干活,那才叫不容易。”有组员说。陈有源苦笑着说:“没办法,人手不足,为了保产量拄着拐杖也要上。”

5月26日,他在潼南101井下台阶时不小心撕裂了右腿韧带,当时痛得在地上躺了十几分钟才缓过气。6月11日,他带伤工作的时候,不幸把左腿崴到,造成腓骨轻微骨折,于是拐杖成了他的“宝贝”,一个多月都只能拄着双拐去上班。挽起裤脚,他的脚背现在都还红彤彤地肿得老高,走久一点都会痛得龇牙咧嘴。

“我这点苦不算啥,潼南104回注井刚投入运作时,有组员住临时工业板房,吃了4个多月盒饭。”说到这里,陈有源突然眼眶一红,泪水夺眶而出。后来才得知,他口中的这位同事在前些年因故去世了。

“陈住气”的心愿

陈有源的微信昵称叫“陈住气”,谈到组员的工作量时,他却有点沉不住气了。

“转注水站的工作量比普通巡检大好几倍,不少人过来都不习惯,但大家都是咬牙坚持。”他说,有一次,他路过潼南108井时,门口已经排了11辆水车。他得知,从早上八点,拉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拉完,组员们通宵没休息,“像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当天和他搭档的杨群是一员女将,常年的野外作业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不少。奋战了32年,下个月就退休了,但她仍然拼尽全力四处奔波,没有丝毫怨言,“陈哥带伤上阵,我还有啥理由不站好最后一班岗呢?”

陈有源和杨群在潼南101井巡检

7个人、18口转注水站、1400多公里的管线清管,高峰期一天处理3500余方气田水,班组像陀螺一样飞速转动,特别是新建的几口注水站远在80多公里外,跑起来很累。

气田水处理量大幅上升的背后,与龙王庙组气藏每日喷薄近2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密切相关。从最初的2口转注水井发展到现在的23口井、5口井排水采气工程的上马,让气田水量大幅增加,龙王庙治水工作已成为常态。

“气举参数最佳组合”“阻垢剂加注临界点”“排水量与套压关系图”。在这条治水之路上,大量之前没有运用的技术、思路和举措悉数登场,攻关团队正在创造教科书上没有的案例。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气藏综合递减率从11.74%降至1.72%,年产量稳定在70亿方以上,稳产年限延长了2.5年。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所有人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我们仿佛在别人的影子下工作,成绩不容易被看到,而且还不被理解。”陈有源说,由于上游井站输来的水质不达标,容易造成转注水站管线堵塞和设备故障,比如潼南108井的注水泵,原本计划的是一年修一次,没想到一个月就修了12次。

陈有源经常深夜处理突发情况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一起把好治水关、走好斗水路,让组员们也喘口气。”说完,陈有源背上检修包准备出门,户外骄阳正烈,他一瘸一拐的背影逐渐远去……

(图片由川中油气矿金谭艾妮、岳冰松提供)

编辑:刘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