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妇女十四大丨巾帼奋进这五年·凉山篇

2023年09月25日 23:22:51 来源:四川幸福女性
编辑:曾浩洋

五年奋进路,筑梦谱华章。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行各业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改革中奋勇向前,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迎接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幸福女性开设【喜迎妇女十四大巾帼奋进这五年】专栏,展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五年答卷”,今天为大家推出市州五年工作综述【凉山篇】。

凉山州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过去五年,在全国妇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四川省妇联和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凉山州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系列全会、州委系列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妇联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深化自身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聚焦妇联工作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州中心工作大局,深入推进“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2022年-2024年)深入扎实开展,着重在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妇女提能增收、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优化生育环境、关心关爱妇女儿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助力城乡基层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谱写新时代四川现代化建设凉山新篇章贡献了巾帼力量。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省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紧密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在凉山州建立省州县乡村五级妇联联系机制,结合凉山脱贫攻坚,协调资金1.26亿元,针对11个深度贫困县全面实施“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2019-2020年)。在省妇联的具体指导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妇联干部全力投身巾帼行动,通过发挥妇女独特作用,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治穷、治愚、治毒、治病”等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文明习惯进家庭、科学家教进家庭、优良家风进家庭,努力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化”的预期目标。

巾帼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各级妇联干部艰苦努力、妇女群众感恩奋进,63.2万家庭、100余万名妇女参与其中,凉山州贫困家庭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贫困妇女脱贫奔康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被极大激发。共组建省、州、县三级巾帼卫生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家教志愿者服务队26支、2500余人;指导各乡(镇)、村成立“妇女互助队”“卫生健康宣传队”“达体舞队”等群众性队伍1万余支、10万余人;开展互学互促活动1.5万余次,评选活动12070场次,累计评选村级“洁美家庭”59万余户,创建率达94%,获得省级洁美家庭荣誉400户,评选州级洁美家庭3479户;培训贫困绣娘1万余人,全省共有869个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参与订购,落实订单1922.76万元(其中省直机关及企业单位订单978.38万元,州内订单944.38万元),4861名贫困绣娘人均增收1833元。

接续“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2021年10月,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在凉山全面部署实施“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在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妇联的精心指导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妇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举措,锚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妇女关爱和素质能力提升、儿童教育关爱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提升、学普用普提升等方面狠抓工作落实,团结带领凉山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深刻感悟殷切关怀,凝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共识,坚决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全州上下合力推动“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氛围日益浓厚,关心关爱妇女儿童的共识更加强烈,较好地激发起了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向上向善向美文明新风的热情和动力,广大妇女儿童在“三年行动”中获成长、得实惠更加得以显现,“三年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阵地队伍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打造了妇女儿童阵地新样板。州妇联建立州级妇女儿童中心,并在全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有13个县市先后建立妇女儿童中心,全州妇女儿童工作和“三年行动”有了新阵地、新样板和新突破。

打造了一体化一站式维权服务综合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阵地,建立集法治宣传、发现报告、纠纷调解、关爱帮扶于一体的综合维权服务阵地53个,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免费的维护自身安全、保护自身利益的维权咨询平台。拓宽了妇女就业创业发展渠道。深度契合凉山州妇女实际和市场需求,配套落实专项资金,建立7个妇女发展就业创业孵化中心,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平台、提供机会。

打造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矩阵。创建家庭工作示范点31个,县市建设家庭教育家教中心17个,州级建成家风家教馆1个。

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在“两项改革”之后,在切实保证建立健全基层妇联组织基础上,为调动村妇联主席工作积极性,州妇联以“三年行动”为契机,将全面落实村(社)妇联主席工资报酬纳入工作清单,目前,全州17县市已全面落实村(社)妇联主席的待遇报酬,该项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在原有妇女互助队、卫生健康宣传队、达体舞队等群众队伍的基础上,创新建好文明新风工作队、卫生健康服务队、科学家教服务队,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助推“三年行动”落地见效。目前,全州建立基层妇联队伍2万余支,20万余人,在思想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妇女赋能增收、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助老服务、关爱儿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深入实施“春蕾计划”。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女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确保应助尽助、应保尽保,聚焦聚力女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心理慰藉和生活关爱等方面,全力促进女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已完成“春蕾计划”助学1738人。

扎实做好妇女“两癌”筛查。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按照规定对患“两癌”妇女实施全面救助,把防止妇女因病返贫落到实处,目前已完成129702人“两癌”免费筛查,赠送“两癌”健康保险12000余份。

千方百计帮助妇女赋能增收。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平台,积极推广“宁波总部+凉山基地”等模式,为彝族绣娘提供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家门口就业岗位。通过甬凉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积极协调宁波在11个县(除安宁河流域的六个县市外的其他11个县)帮扶认购彝绣产品,同时,积极发动州内相关单位进行认购,切实帮助绣娘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培育扶持彝绣、家政等龙头企业,鼓励妇女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吸纳妇女就近就地就业。目前,通过扶持彝绣龙头企业、支持集中安置点建立彝绣合作社、主导“爱购凉山”彝绣产品认购活动,已带动500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收,其中主导开展的“爱购凉山”彝绣产品研发生产认购活动,近两年已帮助安置点6000余名绣娘增收2200余万元。举办家政服务、彝绣等妇女就业技能培训班312期,培训妇女近15000人次。其中,培养“绣师”100名,带动5000余名绣娘增收1000余万元;投入资金35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集中安置点彝绣合作社;协调、动员宁波和省内相关单位认购彝绣产品近800万元,18811人受益。

创建活动丰富务实、深入人心

创新性开展家庭教育之好妈妈培训。开展了三期凉山州家庭教育之好妈妈培训,首期还采取幼儿随行参加游学体验的模式,受到学员和社会广泛好评。

举办彝绣师资培训。在州人社局、州人寿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圆满举办了两期彝绣师资培训,获得证书的100名“绣师”完成15000人次的订单式和赋能式培训任务,带动5000名以上绣娘增收900万余元。与此同时,100名“绣师”通过持证上岗,每年可实现增收10000元以上。这些培训为基层妇联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为“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既建好了“蓄水池”,又不断挖掘“活水源”。

广泛开展儿童关心关爱活动。为切实抓好儿童工作,州妇联首创性开展创建关爱儿童示范岗、评选关爱儿童示范标兵活动,从创建评选要求、创建评选流程、成果运用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仔细谋划和部署。开展特殊困难儿童关爱、安全教育和夏令营活动,覆盖农村9600余名农村特殊困难和留守困难儿童;评选表扬“阳光少年”504名,“最美少年”530名,切实当好儿童引路人、守护人和筑梦人。

广泛开展宣讲宣传活动。开展“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宣传活动319场次,受益人次40984人次;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活动311场次,受益人次43228人次。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214场次,受益人次为38200人次;开展禁毒防艾培训166场次,受益人次为23606人次。26.9万学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参与学前学普活动,教育系统开展45岁以下妇女学普用普培训18774人次,州妇联植入式开展45岁以下妇女学普用普培训33226人次;开展小手拉大手宣教活动756场次,受益人次为162600人次。创建“洁美家庭”49万余户,建设新风超市366个,助推移风易俗,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共赴巾帼之约

共谱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开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