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筑梦谱华章。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行各业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改革中奋勇向前,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迎接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幸福女性开设【喜迎妇女十四大巾帼奋进这五年】专栏,展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五年答卷”,今天为大家推出市州五年工作综述【资阳篇】。
勇立潮头踏歌行
资阳巾帼绽芳华
——资阳市妇联工作综述
省第十三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在省妇联坚强领导下,资阳市妇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群团改革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政中心,聚焦妇女儿童期盼,夯实桥梁纽带作用,以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为工作生命线,团结奋斗、埋头苦干,守正创新、勇争一流,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妇女为资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巾帼贡献。五年来,全市涌现出市级以上各类优秀集体158个、先进典型226名;市妇联荣获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两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思想引领
凝聚巾帼正能量
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妇联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市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 |
党政领导坚强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将“两纲”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妇女“两癌”救助、全市儿童之家建设等纳入市委总体部署。《家庭教育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分别纳入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习、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市政府每年召开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妇女儿童专题工作会议,积极推动“一元钱”妇联工作经费落实。
妇儿生存环境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妇纲”71个监测指标达标69个,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比上届提高5.23、3.4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至90.25%。妇女在政治、经济各领域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稳步提升。
思想引领凝心聚力。深入实施“巾帼心向党”宣讲项目,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覆盖妇女群众150余万人次;创新成立“悦读·女性读书会”,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50余场次,吸引30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建立“巾帼风采”“巾帼微宣讲”“幸福使者”“柠聚力”等宣讲队伍,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利用新媒体矩阵,建立巾帼网宣员队伍、网络舆情监控员队伍等,谋划开展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加强对“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宣传引导。
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姐妹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涌现出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等各类优秀集体158个,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个人等各类先进典型226名。用行动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彩华章,彰显了新时代资阳女性的最美姿态。
创业创新
助推资阳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资阳市妇联聚力服务妇女创业创新发展,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 |
围绕巾帼创业谋新招。先后组织100余名创业妇女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50余个,涉及资金3100余万元。开展“回家行动”,为10余万名返乡农民工提供暖心服务。持续举办“巾帼创业创新”技能竞赛,开展各类竞赛活动100余场,选树各类能手500余名。深入实施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等多个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0余期,培训妇女2.5余万人次,帮助80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围绕双城经济促发展。注重激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巾帼力量。与成都市妇联,重庆市大足区妇联、江津区妇联、铜梁区妇联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成德眉资《女性创新创业协同发展计划》,共同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协作 巾帼维权共创平安”行动。组织创业女性赴重庆市渝北区开展“资彩飞阳 创享资渝”学习交流活动。探索资渝两地在妇女组织上的创新合作,成立成渝边界地区妇女组织联盟并建立合作机制。召开资阳·大足一体化推动边界地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专题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重庆市大足区妇联、资阳邮政分公司开展寻找2022年度“乡村女能人”活动,评选出“巧手乡村女工匠”等60人。
围绕乡村振兴添举措。市妇联机关定点帮扶雁江区2个村100余户贫困户,推动全村脱贫同步小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成功创建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市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61个、市级“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8个、县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54个。
厚植文明
家庭建设见行见效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五年来,资阳妇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 |
高位推进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和家风家教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市政府与市级群团组织联席会议落实家庭教育项目专项资金130万元,初步形成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项目的新机制。
筑牢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积极整合部门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工作平台,组建市级家庭教育专家智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队伍和“幸福使者”等家庭工作专(兼)职团队。开设“幸福家”婚姻家庭课堂,“线上+线下”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服务。
营造家庭教育良好氛围。编印《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手册,牵头组织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牵头开展“圆梦微心愿”“暑期托管”“暑期团聚”“梦想小屋改造”等志愿服务项目 ,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161户家庭受到全国、省级、市级表扬。在新华文轩“优学优教”平台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
根植家庭教育红色基因。用好“陈毅元帅故里”红色资源,与省妇联联合拍摄《清风正气千古存——陈毅好家风》专题片,创新开展红色诵读、红色电影家庭专场活动,依托陈毅故里景区弘毅课堂开设红色研学路线,举办“陈毅家风故事”演讲比赛、元帅家风读书分享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家庭中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家风教育。
依法维权
深化妇女儿童关爱服务
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依法维权、精准发力,在权益保障中展现巾帼作为,在改善民生中传递巾帼温度。
![]() |
多层级多领域联动推动维权工作。发布《资阳市反家庭暴力五年工作白皮书》,建成反家庭暴力一站式服务中心,联合各方开展维权活动300余场次;建立维权工作站1690个,受理信访投诉2300余件,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700余件次;全市巾帼维权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帮扶困境妇女儿童200余名;制发《关于建立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联合政法部门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共同会商重点案件15件次。与安岳法院、民政等联手,在全国首创探索的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被《民法典》吸收。
坚持整合资源、倾情关爱。积极争取资金623万元,救助全市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623名;实施“关爱女性保障计划”,为全市2400名女性赠送总保额8280万元的“女性关爱”保险;为农村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为33838名在校适龄女生开展HPV疫苗接种补助。务实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民生工程,全市共新建儿童之家(童伴之家)1453个;打造“幸福微公益”等多个公益项目,开展微公益活动500余场次,受益人群2万余人次;开展“圆梦微心愿”等关爱慰问活动,为1万余名最美家庭、先进代表、困境妇女儿童等送去价值350余万元的慰问物资。
纵深推进
改革激发妇女事业活力
以革新突破瓶颈,用创新激发活力。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深化改革中锻造队伍,妇女群众工作的活力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 |
围绕群团改革任务,着力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全市89个乡镇(街道)、1229个村(社区)的妇联改建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创建“妇女微家”49个,村(社区)“妇女之家”实现全覆盖。分别在“两新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建立妇女组织31个、89个,在四类群体中建立妇女组织3个,打造市县(区)示范“妇女之家”1521个。先后在多个资阳外地商会中建立“妇女之家”,不断扩大妇联“朋友圈”。
围绕妇女人才培养,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分层分类精准施训,提升基层妇联履职能力和履职意识。举办女性素质大讲堂10场;各县(区)通过培训班、读书班等形式对1900余名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开展专题培训;选派一大批各级妇联干部、各行业优秀女干部参加培训班;成功建立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内的女性人才库2685人,为妇联组织精准引领服务女性人才奠定基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巾帼扬帆新征程。未来,全市妇联系统将更好凝聚“她”力量、释放“她”活力、激发“她”智慧、优化“她”服务,以资阳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担当尽责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共赴巾帼之约
共谱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开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