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筑梦谱华章。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行各业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改革中奋勇向前,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迎接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幸福女性开设【喜迎妇女十四大巾帼奋进这五年】专栏,展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五年答卷”,今天为大家推出市州五年工作综述【宜宾篇】。
凝聚巾帼新力量
建功伟大新时代
——宜宾市妇联工作综述
过去五年,宜宾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服务妇女,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伟大实践,谱写了宜宾巾帼不让须眉的绚丽篇章!
凝心聚力
思想引领大提升
五年来,市妇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做好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引领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学习调研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 |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依托妇女之家、新媒体等宣传阵地和平台,扎实开展“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1000余场。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荐评选全国、省、市三八红旗手184名,三八红旗集体134个;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12个,省级巾帼文明岗10个,市级巾帼文明岗91个;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2个,省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3个;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个,省级巾帼建功标兵5个。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建新功
努力提升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一线战场,引领妇女助振兴、促发展、建新功。
累计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100余场次、“直播带货”活动125场次,提供岗位10.95万个。累计争取资金492万元建设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4个;争取资金54万元建设市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7个,帮助解决20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 |
广泛开展“美丽家园”示范创建,争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523万元,叠加各县区财政投入8633万元,累计打造“美丽庭院”8000余个,培育各类“妇”字号基地437个,选树巾帼致富带头人820人,建成市级“美丽庭院”示范带和示范村落22个,“美丽家园”示范村61个。培育妇女带头人、乡村女能手7893人。广泛开展“乡村女能人”“巾帼兴粮节粮”“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选树活动,培育全国“巾帼新农人”1人,川渝乡村女能人4人,创建全国巾帼脱贫基地3个。
举办“酒都阿嫂”家政品牌培训班57期,累计培训合格并发放技能证书人员3176人,成功就业955人。举办“酒都阿嫂”精品培训班共7期,培训精品“酒都阿嫂”149人,实现100%就业。举办全市“酒都阿嫂”家政风采大赛,培育巾帼家政示范基地9个,承接“天府妹子”“酒都阿嫂”“苗家惠嫂”等各类巾帼家政技能培训,培训家政服务人员5000余人(次)。其中兴文县“苗家惠嫂”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2019年长宁“6.17”地震期间,500余名巾帼志愿者参与灾情摸排、物资分发、心理健康等服务8000余人次,为灾区募集物资和资金302万元。建立中科院心理援助工作站,培训心理援助骨干2000余人次。建立灾区帐篷妇女儿童之家10个,服务妇女儿童5000余人次。2020年宜宾市特大洪涝灾害,一大批巾帼志愿者前往灾区抗洪救灾,筹集生活物资价值60余万元。
新冠疫情暴发,宜宾53名女性医护人员逆行援鄂,展现了新时代巾帼英雄的担当,涌现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田华丹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曹孟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组织动员恒善义工协会筹集总价值60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142余吨送到武汉。宜宾“9.3”疫情暴发后,各级妇联干部、女职工、女大学生、女企业家等广大妇女同志就地就近转为巾帼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卡点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全市2万余名巾帼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8.5万余人次。
立足家庭
倡树文明新风尚
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抵制陋习,移风易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培育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
常态化寻找各级最美家庭2.5万户。获全国文明家庭3户,全国五好家庭6 户,全国最美家庭13户,省五好家庭23户 ,省最美家庭60户。全国文明家庭张红霞家庭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并被列入省家教家风展,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田华丹家庭事迹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感动国人,全国最美家庭杨少成家庭事迹被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编成漫画广为宣传。
![]() |
制定实施《宜宾市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创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个,评选市级家庭亲子阅读基地15个,市级示范家长学校5个,举办家庭亲子阅读活动145场。连续5年举办“童心向党·我读我秀”绘本亲子阅读展演,参演优秀作品150余个。成立宜宾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建立村(社区)家长学校2046所,举办父母大课堂公益讲座300余期、戎州幸福家讲堂直播9期,推广家教公益微课800余期,线上线下受益350万余人次。
创评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12个,戎州好家风示范村3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12个,发放家风宣传品8万余件。举办家庭助廉活动80余场,3000余名领导干部及家属接受廉洁教育和家庭助廉辅导。制作家风主题宣传视频30个,在村(社区)展映540余场次。以“弘扬一曼精神 传承优良家风”为主题,开展“好风传家跟党走·追梦奋斗新征程”暨最美家庭事迹巡讲活动86场。组织线上线下“颂党恩、传家风”主题宣讲133场。
优化环境
关心关爱暖人心
坚决扛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旗,创新工作机制,精准服务民生,有效发挥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妇女儿童环境优、关爱足、人心暖。
2022年圆满完成上一轮“两纲”终期评估,“两纲”达标率99.1%,妇女儿童综合发展指数全省第二。妇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2年,妇女健康指数居全省前列。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四川轻化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宜宾落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妇女参与经济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市、县(区)政府领导班子中100%配备女干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配有女干部的班子占72.56%,居委会主任中女性占42.99%。妇女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 |
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部门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反家暴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以及反家庭暴力“三色管控”机制,认真落实妇女儿童维权“五项机制”,探索建立“一站式”重大家事纠纷干预化解联动机制,积极参与家事审判制度改革。先后打造了“赵思学工作室”“六孃说事”“罗大妈调解室”“王奶奶工作室”等深受群众认可的家事纠纷调解品牌。
线上线下开展普法讲座1961场,参加人数3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0万份。各级妇联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办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5765件,提供法律咨询51239人次。市县两级妇联共处理来电来信来访案件3367件,处理率100%,办结率98%;调解婚姻家庭纠纷30851件,调解成功率99.1%。
构建“妇联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工作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排查机制,常态化入户走访,建立重点人群台账5714个,并按一户一策进行重点关注和全方位关爱。实施四川省妇女儿童维权示范站点建设项目、“心向阳光”关爱儿童项目、“平安家庭·护蕾行动”儿童性安全保护公益项目,培训市级种子教师500余名,举办防性侵宣传、心理健康沙龙、家庭教育培训4100余次。实施“两癌”救助筛查。共争取发放了全国妇联“两癌”专项资金262万元,省级财政“两癌”专项资金85万元,为447名低收入妇女提供健康关爱。
强基固本
妇联改革增活力
各级妇联在厚度上下功夫,我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深入推进妇联改革,拓展组织覆盖,妇联组织覆盖全、效能高、活力强。
连续3年实施民生工程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民生工程儿童之家1100余个。实现各行各业各系统、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成立北京商会妇女之家等宜宾籍外出女农民工妇女之家5个。建立各具特色的妇女微家400余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101个。
![]() |
市县妇联改革任务圆满完成,100%配备兼挂副主席。乡镇(街道)妇联区域化改革、村(社区)“会改联”全面完成,实现妇联执委和社区“网格员”双向任职、妇联主席(执委)与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双向任职。建新经济组织妇联366个、新社会组织妇联1077个、实现新媒体行业、高校、国企等领域建妇联。
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先后举办女干部培训班、基层妇联干部读书班、“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妇女干部7500余人次,有效提升妇联干部履职能力。
共赴巾帼之约
共谱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开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