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筑梦谱华章。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行各业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改革中奋勇向前,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迎接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幸福女性开设【喜迎妇女十四大巾帼奋进这五年】专栏,展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五年答卷”,今天为大家推出市州五年工作综述【南充篇】。
凝心聚力谱华章
果城巾帼展风采
——南充市妇联工作综述
过去五年来,南充市妇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牢牢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要求,以妇联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攻坚克难、创先争优。
把准政治引领“定盘星”,全市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巾帼心”更加笃定
一是妇女事业发展环境更优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深入实施《南充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南充市妇联改革方案》《南充市“幸福家庭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每年至少要联席解决1个涉及妇女儿童的问题。市政府建立了与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并将“加强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视察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党政职能部门联动给力,推出一系列涉及妇女儿童教育培训、权益维护、制度保障等举措,为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工作保障和智力保障。各县(市、区)妇联切实用活“一元钱”工作经费,一批看得见、有展望的民生项目落地见效。
![]() |
二是妇女思想教育方式更多元。以政治建设为统揽,突出思想引领工作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运用好“互联网+妇联”新时代联系群众的新方法,探索“妇联好声音”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宣传教育体系,创新建立“一网两微N群”新媒体矩阵,推进妇联工作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累计开展“巾帼心向党”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妇女群众20余万人。推荐评选全国、省级三八红旗手(集体)55个、红旗手标兵3人。
三是妇联组织网络构架更精准。全力推进基层妇联改革,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妇联均完成了区域化建设改革,所有村(社区)全面完成“会改联”工作。创新建立产业园区、商圈楼宇、专业协会、产业链等妇联组织1054个,园区物流、有机农业等行业妇联组织37个,村联合妇联组织42个。全市已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妇女微家”近2000余个,村(社区)“妇女之家”实现全覆盖,基层妇女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更加细密和精准。通过推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换届,女性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和村(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达100%,全市各级妇联执委2.8万余人,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做到了“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形成了“妇联组织为妇女、妇女群众爱妇联”的生动局面。
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全市广大妇女守初心、担使命的“巾帼行”更加铿锵
一是居家就业亮点纷呈。妇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方式日益多样、领域不断拓展,居家灵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凸显。已建立省、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81个,园区招聘会、项目推介会、流动现场会等活动常态开展,为妇女就地择业、就近从业、居家乐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按照“一龙头两带”“一县一精品”工作思路,成功培育高坪竹编、蓬州锦绣、仪陇剪纸、果城月嫂等“妇”字号品牌30多个。推动“妇”字号网站和电子营销平台建设,为创业妇女引入潘达质造和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实现妇女线上线下就业“双赢”,全市女性劳动力回流趋势逐步向好。
![]() |
二是创新创业硕果累累。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微计划、优秀成功女性进高校等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女性人才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成立了市女企业家协会和巾帼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立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手工编织、巾帼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培育打造市级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手工编织基地、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妇女有机种养业发展促进会等近50个。巾帼创新创业园吸纳电子商务、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生态农业等上百个企业、项目、社会组织入驻培育,已成功孵化40多个,辐射带动“妇”字号企业、女性专合组织、巾帼创业示范基地300多家。新兴产业女创客群体不断扩大,“她力量”迅速集聚各类产业发展前沿,创新创业的项目和品牌更加多元。
三是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全市妇联系统累计投入资金1517万元,开展宣传活动784场次,举办脱贫致富技能培训453期,惠及农村贫困妇女11.1万人,开展“巾帼脱贫”系列先进事迹案例征集活动,并编印成册500本。指导4个国贫县(市、区)妇联开展以劳务协作、社会帮扶为重点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与浙江金华、温州、台州三市达成战略合作,并成功在仪陇县建成扶贫生产车间和来料加工车间30个。实施“巾帼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展风采”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行动,培育打造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3个,市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45个,市级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点9个,充分彰显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的责任担当。
打出维权关爱“组合拳”,全市广大妇女尚法治、重和合的“巾帼志”更加激扬
一是联动发力,权益维护出实招。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了南充市妇女维权专家智囊团、巾帼维权志愿服务队,打造省级妇女儿童维权示范点5个,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婚姻家庭调解室、反家暴庇护中心等维权站点183个和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家暴伤情鉴定机构46个,村(社区)妇女议事会1433个。完善妇女网上维权地图,“12338”妇女维权热线持续运行,接听热线电话4000多个,让妇女足不出户更加方便快捷找到“娘家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城市建立南充籍外出务工妇女维权服务站,探索“零缝隙”对接、“零距离”维权、“零障碍”沟通的“三零”模式,得到外出务工妇女充分认可。
![]() |
二是矩阵给力,法治宣传见实效。常态化举办“三八”维权周法治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南充市女性法治大讲堂”“巾帼维权大讲堂”“法治微课堂”等宣传活动500余场次,全市法官、检察官、律师、专家学者等参与巾帼维权志愿服务达3700余人次,受益妇女群众近30万人。联合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南充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推荐评选活动,推动妇联维权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三是多方合力,关爱帮扶办实事。在全市开展南充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工作,成功举办“寻找爱心妈妈·情牵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关爱逐梦营”“暑期赴深圳异地亲子团聚” “童心向党·礼赞祖国”等留守儿童关爱活动30余场次,受到了中省主流媒体多次关注报道。积极向上协调争取“春蕾圆梦”助学行动、贫困妇女“两癌”救助、“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母亲邮包”“HELLO小孩”爱心套餐等项目资金物资上亿元,惠及全市20余万妇女儿童。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对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暖冬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回家行动”,市、县两级妇联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地设立服务点17个,让2万多名返乡女性农民工感受乡音、留恋乡情、记住乡愁。
吹响家庭文明“集结号”,全市广大妇女领风尚、竞芳华的“巾帼美”更加彰显
一是全力维护好家庭。成功创建“反家暴多部门合作仪陇模式”,打响“果城和事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品牌。各级妇联牵头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56个,“李二嫂聊天室”“刘光玲工作室”“杨二嫂民情热线”等已成为南充婚调个性化品牌。聚焦未成年人人身权益保护,下发了《关于建立妇女儿童维权“五大机制”的通知》,建立了5979个重点人群和家庭的摸查情况台账。联合市委政法委等13个部门出台了《全市防范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与市检察院、教体局、团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在法治教育宣传、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女童保护、性侵害防范等方面形成合力。
![]() |
二是倾力传播好家教。大力加强家庭教育阵地建设,已建成城乡社区儿童之家2850个,创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5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2所、市级家长学校1990所。依托各类“家教”阵地,面向家长、儿童广泛开展“我为祖国点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不让毒品进我家”警示教育、“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宣传教育等爱国爱家主题实践活动。妇联主导、部门联动、社团参与、骨干出力的“四合一”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家庭教育“妇联+”工作模式为全市家庭文明建设汇聚新动能。
三是大力培育好家风。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寻找最美农家”“廉政文化进家庭”“家风建设微讲堂”“好习惯好风气进乡村”“最美家庭故事会”“幸福瞬间、百家百福摄影展”等家训家规家风系列建设活动,晒家规家训800多条、晒家庭照片5535幅,评选“最美母亲”和孝子(女)、孝媳(婿)500多名,表扬“最美家庭”“最美农家”460多户。
共赴巾帼之约
共谱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开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