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路,筑梦谱华章。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行各业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在改革中奋勇向前,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迎接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四川幸福女性开设【喜迎妇女十四大巾帼奋进这五年】专栏,展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五年答卷”,今天为大家推出市州五年工作综述【绵阳篇】。
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团结引领全市妇女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巾帼力量
——绵阳市妇联工作综述
五年来,在省妇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绵阳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忠实履行使命,在妇女思想政治引领上高举旗帜、立场坚定;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勇挑重担、尽职履责;在持续深化妇联改革上攻坚克难、去除积弊;在家庭文明建设、维权关爱服务上聚焦发力、用心用情,实现了绵阳妇女事业跨越发展。绵阳市妇联先后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二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四川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全市妇联系统聚焦主题主线,
妇女思想政治更加坚定
一是开展主题活动,歌颂新时代。紧扣“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线上线下融合开展主题活动,构建“1+6+N”思想政治引领模式,建强“1”支队伍,开展百千万巾帼大讲堂5000余场。做实“6进”服务,深入实施全国妇联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试点项目,借力“N”个阵地,广泛延伸工作手臂,将主题活动渗入全市3000多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提升影响力。全市37名女性、16个集体被表彰为全国、省三八红旗手(集体),600名女性、160个集体被表扬为市三八红旗手(集体)。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妇联工作并为省、市三八红旗手授奖,给全市广大妇女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 |
三是坚持正面宣传,传播好声音。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特点,建强绵阳市妇联官网、市县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为主体的“一网十号N群”妇联新媒体矩阵,“绵阳新女性”微信传播指数长期位居全省前列,数次进入全国50强。联动涪江流域各地妇联开展“同饮涪江水 贡献她力量”线上图片有奖征集大赛,线上访问量将近60万,关注度和参与度均属近年来线上活动之最。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激发正能量。组织号召巾帼志愿者当好宣传员、防控员、监督员,发动 3万余名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爱粮节粮等工作,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2000 余支,市妇联“守护港湾”项目入选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项目,临东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巾帼志愿阳光站。
全市妇联系统聚焦党建引领,
妇联组织建设迸发活力
一是建强各级妇联组织。顺利召开绵阳市妇女第八次代表大会。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和村(社区)妇联改建工作,全市166个乡镇(街道),2069个村(社区)全面组建妇联,新增妇联执委3.5万余名,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均有女性成员。完成市、县妇联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妇联组织建设“破难行动”,市县妇联兼挂职副主席全部配备到位。
![]() |
二是加强妇干队伍建设。将科级女干部进修班纳入市委党校年度主体班,累计培训副科级及以上女干部290人。市、县两级同步开展“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依托省妇干校、梓潼“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党校等地举办培训,市县乡村四级妇联主席实现培训全覆盖。
三是延伸妇联工作手臂。先后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等组建妇联,带动高校妇女工作从活动覆盖到组织覆盖。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建立妇女组织,各县(市、区)妇联在广场舞大妈,全职妈妈,自由职业女性,活跃在网络空间、虚拟社会中女性等四类群体中累计新增建立妇联组织10个。各县(市、区)妇联累计在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四类新就业群体中新增建立妇联组织5个。
四是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组带头研学《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绵州先锋》《绵阳发布》等线上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全市妇联系统聚焦中心大局,
妇女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 “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真抓实干。精准实施“雏凤计划”,发动高校妇联的作用,组建“雏凤”导师团、创建“雏凤”巢、开设“雏凤”课堂,帮助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寻访“绵阳巾帼奋斗者—科技之星”20名。举办知识产权服务女性科技工作者专场活动,建立四川省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绵阳金家林站),绵阳市女科技工作者(游仙)服务站,为女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培训、联谊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工作,为广大居民就地就近提供优质家政服务,其中“绵州巧姐妹”巾帼家政品牌成为四川省十大特色劳务品牌。
二是“巾帼脱贫行动”全力以赴。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培训全市重点村女致富带头人6万人次,实施巾帼电商扶贫行动,推动形成“电商+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妇女”电商产业模式,带动3万名妇女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带动2万妇女上岗就业,开展“百企联百村 千岗联千户”活动,动员社会经济组织、女企业家等筹集帮扶资金物资500余万元,帮扶困难妇女儿童23万人次。
![]() |
三是“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亮点纷呈。推进“乡村振兴 巾帼行动”工作,培训特色巾帼人才800人次,探索推广妈妈岗、来料加工、农家乐等就业模式,发展“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示范带动强的“妇字号”基地,壮大“妇”字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就业创业。通过美丽庭院、绿色家庭、洁美家庭等示范创建带动激发家庭洁美内生动力。打造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4个,建成“书香小院”“致富小院”等特色庭院上千余户,评选各级示范庭院425户。
四是“巾帼健康行动”扎实推进。推动将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民生实事,明确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予以优先重点保障。目前,已组织30余万人次农村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妇女“两癌”救助力度逐年加大,争取全国和省级救助资金418万元,救助农村低收入患病妇女418人。实施“关爱女性保障计划”,理赔5233.9万元,帮助946名患病妇女。
全市妇联系统聚焦维稳维权,
基层社会治理长治久安
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各级妇联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安全生产月、全民禁毒宣传月等节点,线上线下开展普法、禁毒、反诈、安全生产等宣传活动2.13万余场。举办巾帼维权大讲堂478期,女童保护讲座126场次。
![]() |
二是突出机制建设,夯实维权基层基础。完善维权服务体系,融合“四级线下阵地”与“三大线上平台”开展维权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市县乡村四级妇联上下联动,依托基层司法所、法庭、综治中心、妇女之家等建立婚调站点、妇女维权站点等线下阵地2261个,为214名困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挽回(避免)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会同公检法司等部门,西科大、市婚促会、市律师协会等单位和组织,联合成立绵阳市巾帼维权服务团,集聚法官、检察官、警官、高校学者、律师、婚姻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多领域专业人士,为专业化维权服务提供人才储备。更新完善维护好“网上维权地图”+“网上维权大厅”+“12338维权热线”三大线上平台,建立“妇联组织+社区网格员”工作模式,基层妇联干部任网格员1664人。
三是建强维权阵地,强化维权手段创新。出台《绵阳市妇联妇女儿童舆情引导处置工作办法(试行)》,推动建立完善跨部门预防性侵、反家暴等妇女儿童维权发现报告、关爱服务、联防联控、舆情处置、工作督查“五项机制”落地落实,主动担当、靠前指挥,真正当好妇女儿童侵权案件的“侦查员”、“吹哨员”。目前,已为7669户家庭建立台账,为1.9万户家庭提供关爱帮扶,其中79户特殊重点人群家庭纳入市妇联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女性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施“法律进家”“守护港湾”“雨后彩虹”三类公益维权项目,开展婚调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公益服务1600余次。
全市妇联系统聚焦立德树人,
家庭家教家风成效显著
一是家庭文明建设常态化。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荐全国、省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共101户,市、县、乡、村四级共计评选表扬最美家庭超过4万户,绵阳市妇联被评为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推评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个人 54个,创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8个。实施“让爱·驻家”项目,全市累计开展家风巡讲、家风展示、亲子阅读等活动4692次,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先后举办婚恋观引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传统文化弘扬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组织开展“情缘连绵·美好遇见”科技城人才联谊活动,吸引了千余名单身人才参加,现场开展婚恋知识辅导宣讲,促成交友意向近200人。
![]() |
二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普惠化。在主城区公园、市场、银行、小区、商场、城市干道、城区天桥等户外LED显示屏开展科学家教宣传,营造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浓厚氛围。实施“依法·带娃”项目,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宣讲421次,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十问十答》1.5万余份。开设绵阳·家课堂,线上推送家庭教育、家庭安全、心理健康、防灾减灾等科学家教知识136期。建设市级家校共育实践基地1个,常态化开设线上知识讲座,涪城、游仙、安州、三台等地相继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举办“同饮涪江水 携手共发展”——涪江流域(川渝)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讨会,组建绵阳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志愿服务队,强化工作力量。
三是家庭关爱服务精准化。实施“相伴·成长”项目,以“少年儿童心向党 用心用情伴成长”主题,开展寒暑假儿童安全、课业辅导、托管等服务活动7262 余次,服务儿童及家长3万余人次,北川妇联“暑期儿童关爱”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宣传报道。实施99公益日“春蕾助学”、金秋助学、安康家园等公益项目,累计资助5600余名困境女童继续学业,发放助学金650余万元;先后争取省儿基会“HELLO小孩”、强生婴儿、悦诗风吟、女童关爱等物资发放项目,为全市6420名妇女和儿童发放价值86万物资。连续三年举办暑期关爱儿童夏令营活动,连续十年举办儿童电影节,受益儿童及家庭数十万。
共赴巾帼之约
共谱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四川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开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