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2日讯(记者张妍 徐佳摄影报道)“作为金川叶绣的非遗传承人,我将把本次培训学到的理念和技能带回合作社,融会贯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带动社员增收。”来自金川县的藏族姑娘陈娟激动地说。
日前,四川省民族地区首届“国寿杯”妇女手工创新创意大赛决赛暨阿坝州黑水县落下帷幕。同期举行的,还有四川省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妇女手工技能提升培训现场会和四川省三州民族地区妇女手工产品成果展示。
一赛、一训、一展,凝聚乡村振兴巾帼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
图为大赛结束后,参赛选手、专家评委与嘉宾领导合影(阿坝州妇联供图)
赛是登峰路 新平台促进深交流
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助力妇女增收致富,一直是全省妇联系统的重点工作。如何更好发挥“联”的优势,为民族地区妇女搭建全新的增技能、提质量、强品牌、拓市场的省级平台,推动妇女手工产业与文化创意、服装服饰、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是持续推进妇女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四川省民族地区首届“国寿杯”妇女手工创新创意大赛得到全省民族地区各级、各地妇联组织的大力支持,共收到224组参赛作品,其中145组参赛作品进入网络投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投票平台总访问量高达177万余次,总投票数64万余票。
决赛中,来自全省10个市州,涉及9个民族的36名决赛选手相继登台,各显身手,斩获佳绩。创新创意羊角花、匠心传承索玛花、市场潜力格桑花金、银、铜、优秀奖及最佳网络人气奖、优秀组织奖等五大奖项一一揭晓。
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阿坝州妇女手工技艺带头人、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书记、妇联主席张慧玲获得了金奖。据她介绍,白河社区工坊原创设计制作了五代“亚一则则”吉祥娃娃,一代比一代精美可爱。“第一代到第四代,我们主要是融合民族服饰和舞台艺术,第五代专门设计了红军款吉祥娃娃,就是更好地传承弘扬红军精神、红色文化。”她说,“我现在是州级非遗传承人,希望将来能够成为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我们的姐妹做好手工,讲好阿坝故事。”
颁奖仪式上,6位手工业巾帼带头人聚焦产品设计、传承与创新,现场路演,给从事手工业的妇女同胞带来全新创作启迪,鼓足发展干劲。
其中,阿坝州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代表、黑水县赛拉勒藏装工作室负责人桑吉康珠说,自己大学毕业后返乡,创立藏式服装品牌“赛拉勒”,由当地妇女用最传统的织布工艺织出特色面料,再由设计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生产出传统与时尚融合的新现代藏装。“虽然工作室只有6名员工,但我们到羊茸村开展手工培训,带领30余位村民勤劳增收。”她说,“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希望更多姐妹们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回馈家乡父老乡亲。”
妇女手工创业是一业多能的事业,既能让妇女凭一双巧手、一颗匠心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精彩人生,提高家庭幸福感,又能让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手工产品变成商品,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次大赛的举办,既强化源头参与,又开辟全新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手工妇女的深入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培树引导民族地区妇女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转变,有利于团结广大妇女在助力乡村振兴、建功新时代中发挥半边天作用。
![]() |
图为参训学员在聆听培训
训是育林圃 新视野催生新技艺
7月5日至6日,在四川省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妇女手工技能提升培训现场会期间,参训人员走进黑水县沙石多镇羊茸村、昌德村红色教育基地、芦花会议会址、县妇女儿童中心等地,详细了解当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打造民族文创产品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有关情况。在三州妇女手工技能培训讲座上,四川妇女手工行业带头人及业界权威专家分别围绕产品研发、品牌加持、市场销售等分享了创业故事和技艺心得,为大家带来感悟启发和实干动力。
“做自己的品牌,给过去一个未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华珍分享了与国内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合作经验,鼓励大家坚守传统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品牌;
“这些年的感悟,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手中有线,心中有花’。”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扎西拉姆老师一边展示原创品牌“女王嫁衣”,一边鼓励民间手工艺姐妹多尝试新材料、新纹样;
“要记住,传统的才是时尚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凉山州级非遗传承人、凉山州绣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米色莫子洛深情寄语青年手工业者,“在创业,尤其是创立品牌的过程中,切莫‘为时尚而时尚’。我们民族手工艺者一定要深钻传统技艺、传习传统文化,有继承,才能创新!”……
![]() |
图为参训学员争相拍摄并学习扎西拉姆“女王嫁衣”品牌代表服饰
两天多的参观学习和集中培训,参训学员感触颇深。来自康定市姑咱镇的刺给莫藏绣合作社妇女黄萍说:“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不能只是埋头做藏绣。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区域差异与多民族文化交流碰撞,我们应当更多抬头、互相学习借鉴。”
阿坝州火苗嘉绒织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扎斯满表示,未来,自己要多向妇女手工行业带头学习,也要守正创新,努力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来自理县的蒲溪乡休溪村妇联主席、羌绣妇女手工带头人徐小英说:“讲座对我们启发很大。未来,我们将学以致用,引导妇女们把羌绣发扬光大,以匠心坚守对非遗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增收,已经成为当地干群共识。“红色昌德”所在的昌德村自2017年以来,共承接长征干部学院培训班420个2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人均收益超过8000元。据驻村“第一书记”胡师行介绍,目前全村136户中,已有90户具备接待能力,红色旅游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而持续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是让村民端上了“金饭碗”。
以阿坝州为例,近年来,州妇联先后实施脱贫攻坚、创业创新、乡村振兴三项行动,举办藏织、羌绣等各类技能培训班321期,培训妇女4.26万人次;精心培育“净土巧手.阿坝女红”妇女手工品牌,建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73个,全州累计吸纳家政从业妇女1000余人,月均增收3000—6000元;分期分批带领“妇”字号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累计带动3.6万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阿坝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向秋杰表示,州妇联将抓好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阿坝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 |
图为张慧玲(左一)向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秀琴(右一)介绍展品
展是百花园 新舞台开阔新市场
7月4日至6日,四川省三州民族地区妇女手工产品成果展示在黑水县达古冰川大酒店广场举行。活动以现场非遗活态演示、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本次大赛及妇女手工创新创业的丰硕成果。往来游客和居民免费参观,选购心仪的商品,感受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魅力,体会民族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来自黑水县色尔古镇的金吉果蔬种植专合社创办人王梅花,带着女儿何丹丹一齐上阵,母亲负责现场介绍树胶彩叶摆件、蜂蜜口红等展品,女儿则负责手机直播带货,挥汗如雨。“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爱上我们的产品。”王梅花说。
前来参展参训的首批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扶持对象、阿坝州羌族刺绣传承人张居悦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回到理县,返乡创业已近10年,一直致力于让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决定用一生将把这份事业做好做实。
![]() |
图为来自汶川的绣娘展示结合羌绣与蜀绣技法的《大禹图》
来自北川县的陈云珍说,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越充分、越深入,艺术结晶也更丰富、更绚丽。她指着正在现场展示的绣娘说:“这个展位所挂的消防官兵合影并不是照片,而是融合了蜀绣和羌绣技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陈云珍说,面对市场,高端刺绣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更高,但普通的民族手工艺品不可或缺,“我们10年来累计签了10亿元的订单,主要都请当地老弱病残妇女来绣,让她们通过劳动增收,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组织动员农村妇女参与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妇女的积极参与,既彰显了妇女个体的劳动价值,也促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公共资源利用与家庭生计有机结合,符合新时期我国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
省妇联自2008年起发展妇女手工业,很快发现手工产品市场销售效果好、促进居家灵活就业功能强,遂持续大力支持全省各地妇女提高手工技能,帮扶方式包括组织开展培训、宣树先进授予荣誉、创建巾帼示范基地等。多年来,全省各级妇联团结引导广大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了一幅幅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指尖工艺”正在成为广大妇女巧手致富的圆梦工程。
![]() |
图为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秀琴(前排左二)和阿坝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向秋杰(前排右二)
参观融合机绣与手绣的手工艺展品
本次活动以赛促联,充分展现了手工业从业妇女的精神面貌和在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以训提质,强化人才培养,深化融合创新,加快释放了少数民族妇女手工的魅力和活力,促进妇女手工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展为媒,为民族地区妇女手工品牌培育、妇女手工产业集聚夯实了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不断走向深入。
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秀琴表示,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力指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培树典型的过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全省妇联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新拓展“巾帼建功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